媽媽說,我小時候最煩人的就是很多事都要「辯到贏」,她數落完不忘加上一句,「辯贏了又怎樣?你有比較會嗎?」,那個年紀到底為何事而辯已不復記憶,只知道要用口舌之爭來維持自己的「氣勢」好辛苦喔。
兒子小學一年級時,在夏天打折時幫他買了一件雪衣,他卻執意要當天睡覺時穿,而且面對36度高溫還直說他不熱,母子爭執不休,當天晚上,他就穿著他的小雪衣入睡,即使汗流浹背,他也要撐到底,彷彿承認熱了自己就輸了。
這些過程我們都走過,得到「教訓」後就知道,凹事情是得不到任何的好處,我和兒子早早就不做這些賠本的事了。但看看我們的政府,五倍卷政策的大轉彎,3+11不是破口的辯駁,不是都還在硬凹嗎?
指揮中心從四月機師感染事件後,一直不願承認台灣社會有「隱形傳播鏈」,時間到更早的去年,社區感染這四個字是不能提,連質疑也不能有的,否則就是打擊士氣,當今年五月大家找不到獅子會長、萬華茶室及宜蘭遊藝場的不明感染源時,是指揮中心出來,根據基因定序說明彼此是有關連的。現在大家為疫苗不足而忙翻天之時,陳部長卻拿出四個紙板來「重新定義」3+11不是社會破口,話都是他們在說,這是在凹啥,令人傻眼。
此外,為了要和馬總統當年的消費卷有區隔,硬要我們有「參與感」的先付一千元,在野黨疾呼發現金不聽,民意反彈不甩,只有民進黨兩大派系出手反對,整個政策才一夕間變天,然後告訴大家,因為疫情控制得當,景氣回升,中央政府幫大家買那1000元的單,這種凹法完全跳脫我這個常人的思考邏輯,只是這個單,我們人民要買嗎?套用我媽的說法,這個政府有比較會嗎?
👉我的生活盡在IG:https://www.instagram.com/prof.kochihen/
👉🏻聽聽我與學生聊聊心事:
Apple podcast:
https://podcasts.apple.com/....../%E8%81....../id1547235562
KKBOX::
https://podcast.kkbox.com/channel/4lA0y5YAwpk6lQFJBP?
SoundCloud:
https://soundcloud.com/hpxtlncqvapa/sets